「何醫師,我呢3個月個胃脹住脹住,食飯前係咁,食完又係咁,都唔知點解。
「會唔會痛呢?」
「佢就係唔痛,痛我知係胃痛啦,而家都唔知咩黎!」
香港地處南方,天氣潮濕,很多人天生脾胃偏弱,常見腹痛腹瀉、食滯胃痛等問題,但若只是胃脹,算是胃痛嗎?在中醫學,這情況稱之為「胃痞」。
胃痞,是指胃部脹悶不適,按之柔軟,壓之不痛,但時覺飽滯,甚至噯氣的病症。一般是生活或工作壓力所引起,患者每遇考試、演講或準備作重大決定前皆容易出現胃部頂脹不適。食無定時、過飽過飢、嗜食生冷等,都屬飲食習慣異常,對脾胃也會做成損傷,形成胃痞。也有部份人士,天生體質偏向脾虛濕盛,即使飲食如常,但每遇潮濕天氣則時時發作胃痞,甚是無奈。
在中醫理論,脾胃主理人體氣之流動,脾主升,胃主降。若遇情緒、壓力、飲食等問題,則脾胃運動受阻礙,升降失常,氣停滯於胃脘部,引起胃痞。基於病因不同,胃痞可分為幾大類,中醫師會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案處理。
若平素生活壓力極為緊張,心中常有思慮,心神不安,晚安睡,而又見胃脘部時有頂脹,按之稍緩,過後又現者,即屬氣滯型胃痞。症狀不重的話,可自用玫瑰花茶以理氣消滯,養血安神。
若素來身體易見腸胃不適,痾嘔肚痛,於潮濕天氣時易發胃痞,即屬脾虛濕盛型胃痞。在天氣潮濕時應多飲用薏米水、赤小豆扁豆湯等湯水,用以健脾理氣,袪濕消滯。
若情況複雜,症狀較明顯時,以上湯方也於事無補,必須服用中藥治療,以理氣、袪濕為主,配合活血、益氣、散寒等法,多角度入手。另外,患者應該少食多餐,戒掉生冷食物,並注意疏導情緒,短時間內便可見明顯改善。堅持正確生活習慣,則可避免再次發作。
(以上所舉湯方僅屬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 |
何庭軒中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榮譽)理學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 (另師隨骨傷科名中醫吳鐘能教授學習骨傷科)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香港科技專上學院兼職導師 如意堂駐診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