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親子角度-爸媽跟孩子學習

現代爸媽都喜歡讓孩子學習很多很多的興趣及技能。為了小朋友學習更有效果,一些好爸媽不辭勞苦,常見現象是與孩子一同學習,好讓自己回家可以輔導孩子,加強學習效果,於是衍生了大量親子興趣班、親子功課班,及親子交流團… 等等。

CHA DUK CHANG

更甚者,不是同時學習,而是安排自己先行學習,才再安排孩子開始,為的也是可以回家教導孩子,來一個每日的親子時刻。

筆者認識一位媽咪級朋友,著意安排小女兒日後學習鋼琴,又怕女兒日後懶散練習,自己又不懂得督促,故在生下女兒不久,便先安排了自己開始學琴,媽媽用心可是良苦!

我看親子有三個角度:
一是從上而下,指導性的親子接觸,由爸媽訓示或教導,爸媽總是比孩子認識更多,這個想法及做法固然必須,特別適用於紀律、禮貌方面的教導; 但我那位朋友,先於女兒學琴,為要裝備自己去擔當起教導的工作,那可不必。

二是對等的親子形式,多見於共同參與的興趣班、遊學團等。

爸媽做法並無不可,好處是多一個共同活動,多一段溝通時間,多一個共同話題,增進感情,自無不可; 但代價是局限子女思維,在他還未開始動腦筋去想想問題的時候,爸媽已經開始 “教” 了; 知道爸媽反正會 “教”,可能反而令孩子上課不專心,形成依賴。

家長們不妨試試第三個親子方程式,來一個 “從下而上” 的親子試驗 – 讓小朋友將所學教授家長!

這是查篤撐課堂的實驗。課堂不安排家長觀課,不讓家長同時學習,為的是留一個空間給小朋友,好處可多:

一 、家長在課堂,孩子一般會較不專心、較依賴家長回家教,孩子也更會撒嬌;

二、爸媽不認識粵劇,不參與課堂,孩子學習的家長都不認識,那就好了,孩子回家樂意將課堂所學 “教授” 家長,總愛對家長說今天學了甚麼甚麼,加上粵劇甚多形體學習,小朋友容易上手,回家也很雀躍的教導哥哥姊姊,甚至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來了。有一位媽媽告訴我,中秋節飯後的節目是 “被安排綵排”,幼稚園小朋友將課堂綵排的陣容,介紹給家人,最後安排了叔叔嬸嬸哥哥幫忙做六元帥,爸媽做這做那,他自己教導各人走台位… 一家上下這樣過節,實屬意料之外,既開心,又特別。

三、當孩子轉移到 “教導” 的角色時,除了必然的一份滿足感外,更多了一份自信心,培訓出不一般的表達能力,這可能是更有效果的親子方向。

現代的親子,著重相互間形體接觸,共處; 但更重要的親子是分享形式的親子溝通,家長已擁有大量教導孩子的機會,與此同時,也不妨提供讓孩子教家長的空間。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
馬曼霞 – 藝團總監
chadukchang@yahoo.com.hk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