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演員包薪制

CHA DUK CHANG20131214-ChaDukChanglv3

在一次講座中,一位年青演員對聽眾說,現在粵劇演員有政府包薪支持,鼓勵年青人加入演出行列,不愁生活。我聽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香港政府在多年支持不同藝術形式藝團,如中樂團、舞蹈團以後,終於支持本地藝術項目。

憂則是政府錯判形勢,粵劇藝術政策缺乏方向,看不到問題之核心。

問題之核心
政府要知道,問題的核心,不在於缺乏演員,而在於缺乏觀眾!

一位演員台上演出,假設需要200位觀眾入場,在現今仍然很多年青人輕視粵劇的時態中,那200位觀眾何來?

負責講座的那位演員的演藝水平有多值得政府包薪聘用,且不討論;要動用政府資源延續舞台,即是政府已視之為一項夕陽項目,認定這個藝術沒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也即是票房養不起演員,所以演員要包薪。

不是本末倒置嗎?原來問題的核心在於票房養不起演員,也即是觀眾不足,所以補貼的不就應該是觀眾的培訓嗎?

觀眾的培訓
目,效果一般會放大。實情呢?

一個形式是個別項目資助,到學校舉辦粵劇推廣活動,有短期的,也有一年期的。不少學生通過校內活動認識粵劇,在紅紅火火的一年半載後,資助期完結,後繼冇緩,小觀眾對粵劇的熱情要畫上句號,更多學校連這短期的資助途徑也缺乏,年青朋友連接觸的機會也沒有。

我有時慨嘆,在經常說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考慮以十多萬養起一位只為延續舞台的演員,或是讓一所學校1,000名學生有一年接觸粵劇、親近粵劇的機會?

資源錯配
香港真的不夠資源嗎?真的場地不足嗎?還是一個嚴重的資源錯配?

且看看:

年中多少演出場地被判了給指定團體,卻沒有使用?
多少演出場地的使用,不是用作演出?
多少演出場地的租用者不是演藝團體?
多少資源撥放到重複又重複演出的劇目?
多少資源被放置到非問題核心?

是延續,冇發展
為甚麼香港政府在未有著力做好培養觀眾的基礎前,便認定粵劇冇觀眾,支持不到票房,而要將資源倒置於養活演員的方向?為甚麼不將資助演員的費用,倒轉過來替年青觀眾朋友購買入場票,讓他們有一個起碼的基礎接觸?

很明顯,這是一個只為延續舞台,做了就算的政策方向,並冇發展粵劇的心,局限思維,眼光短淺。用的卻是大眾的資源,奈何?

日後,請不要投訴粵劇冇觀眾!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
馬曼霞 – 藝團總監
www.chadukchang.com
chadukchang@yahoo.com.hk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