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學制比對

20120907-EDUCATIONlv3

近兩年報章報導,到海外升學的學生人數升近一至兩成。這個現象的出現基於以下原因:一是對新學制內容及評分標準缺乏信心,二是香港家長對外意識提升,亦較有經濟能力送子女到外國升學。

在考慮海外升學國家當中,中國語地方都屬次選,一般只在經濟條件及英語程度限制下,才作出的選擇。而經濟能力許可下,一般會選擇歐美澳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更是熱門中的熱門。但是在芸芸眾多熱門國家當中,筆者往往見到的情況是,家長考慮的側重點去了:親戚的照顧、舒適的學習環境、容易適應的語文環境…等等。但是筆者意見與一眾家長可能不一樣,須知「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有些家長甚至說:「完全失控,唔去好過去!」損失的可能不只是父母的金錢,更甚者,是年青人的時間、心力,及不能倒流的機會!

我們要為子女選擇不只是一個外國「讀書」的地方,而是一個「讀到書」的環境。那麼應如何選擇?


考慮升學國家的四大因素
(一) 當地學制

且不就每一國家逐一作學制比對,就熱門升學國家中,其實看出有兩大學制的分別,一是美制,自然用於美國;二是英制,多用於曾是英國殖民地統治的國家,如澳洲、紐西蘭、當然也包括英國,及加拿大部份省份。香港百多年來在英國殖民地統治下沿用的教育制度正是英國制的教育制度。從香港舊制的5-2-3中窺見,5年中學,2年預科,3年大學的模式,每一階段必須經過一個嚴峻的公開考試決定能否升學,當中只有少部份可晉升階梯,不能過關的又自有甚麼甚麼課程或所謂基礎班,讓學生要一再過關才能走入大學校門。機會是有的,但不多,且迂迴。

特別是一些平日成績平均,但對考試特別緊張,容易影響成績的同學,其實不適合通過考試過關升讀大學的,因為往往一次考試未能反影同學真正能力,亦不宜將自己前途放於一個考試之上,由考試成績為你決定未來前途。

美國的大學制度不是一個公開考試的制度,一般以同學校內成績及SAT英語及數學分數作評核標準,這個甄選基礎下,死讀書的情況便不會出現。美國大學學制易入難出,而且不用經過嚴峻的公開考試晉入,家長們便會擔心,那怎麼可以是一個好的學制?

其實是否須要經過考試晉入大學,不能定義學校或學制優異與否,卻只能反映出一個供求現象,學生多學位少的話,自然要通過嚴謹而劃一的甄選;但美國大學多達四千間,不單有足夠學位接收本土學生,更有餘額招收海外學生,成為世界教育樞紐。

至於學術地位高與低,則要再往下參考第二個海外升學國家的選擇因素 – 世界大學排名。不如下期再續。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本網站立場

editor

Loverkids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