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學位 (香港vs美國)

20130216-EDUCATIONlv3

由以下本年一月一日報章報導說起:

標題:學費貴升學難 壓力爆煲

【本報訊】本港副學位(包括高級文憑及副學士)課程收費昂貴,本學年各課程學費平均加幅百分之五至十,普遍每年需六萬多元,其中東華學院的護理學高級文憑課程更為「全城最貴」,平均每年學費高達八萬多元,一般家庭實在難以負擔。教育界人士指,副學位課程質素備受質疑,升讀大學準則又混亂,不少學生的精神及經濟壓力均十分沉重,又批評制度讓各大專院校乘機濫收學生及學費,甚至給予學生讀大學的「假希望」。

根據教育局數字,本學年全港僅有七千七百個資助學士學位,但共有九千三百個資助副學位學額及三萬零二百個自資副學位學額。理工大學學生輔導網絡主任崔日雄指,現時升讀本地各大專院校課程的本港學生中,只有約兩成能升讀資助學士學位。他續指,就讀資助或自資副學位課程的學生,其GPA需最少高達三點二、即平均每科最少取得B+或以上成績,才能獲得學士學位的面試機會;而當中只有約一成能成功升讀本地大學資助學士學位,競爭激烈。

自資課程認受性低
至於自資副學位課程,不但普遍認受性較低、學費亦較昂貴,每年高達四萬至九萬元不等。以東華學院的兩年制護理學高級文憑課程為例,其首年學費便需九萬多元,第二年學費亦需六萬多元,即讀畢整個課程需花費逾十五萬;而讀畢該課程的學生僅為登記護士,而非註冊護士。


 不能將香港的社區大學現況比對美國社區大學的實情
社區大學的概念源自美國,在當地實行多年,香港只在近十年借用,可惜只借用了框架,沒整體配套。在香港增加了社區大學一類學位,將一群原本沒有資格入讀大學的年青人留在學制之內,好處是即時失職率下降,亦留給年青人多一個進升大學的希望;不好處是再進升的機會只大概十數個百分點,年青人的這個希望大都會落空,陡然一擲,成本是兩年的學費及生活支出,與及學生們經常忘記計算的時間成本:兩年。社會各界對香港興辦的副學士學位課程議論紛紛,負面評語居多。簡單的說,只是一個供求失衡,而勉強將之擠入市場的情況。

源自美國的社區大學,提供首兩年大學教育予社區居民,方便居民於區內開展大學教育,故稱為社區大學。美國本土有一半年青人都先由社區大學起步,他們一般考慮的是要不要第一年便離家讀書,換句話說,只要他們選擇逗留區內,那麼,成績好的,不太好的,都有機會入讀同一所區內大學,與香港上不了大學才讀副學位的情況不同。為甚麼美國人願意先留在社區讀書,而不急於走進我們所嚮往的四年制大學?主要原因是,社區大學學分同樣被四年制大學認同,那麼,不少美國本土學生便選擇原區逗留,延至第三年,才帶著學分,轉讀區外四年制大學的第三年。第三年學位競爭激烈嗎?美國四年制大學早已預留學位予不單兩年制大學轉讀生,更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生。彈性來自當地學制。


副學位情況 – 香港 vs 美國

香港 美國
興辦年期 約10年 約110年
學生背景 上不到大學的學生 選擇逗留區內讀書的學生
學費 每年港幣5-8萬 每年港幣7-10萬
生活費及學習雜費 每年平均約港幣3萬 約港幣8萬
升讀大學第三年的比率 約20% 約95%
學生國籍 香港 國際
教學語言 中、英語 英語
生活語言 中文 英語

 觀看上表,得到一個簡單結論,香港副學位是「成本高‧效益低」的課程;再看下去,不難發現以香港就讀副學位課程的費用,已差不多可到美國唸一年書。就先鼓勵大家多留意有關香港副學士課程的執行情況,多上副學士學生的討論區瞭解他們的問題,下期再加分析。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

Loverkids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