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亲戚同住 – 问题多多

Bookshelves

(续上期)

考虑升学国家的五大因素
(五) 居住形式 (之一:住亲戚家)

可能有些家长从没想过以为是「最好的安排」,却走出「最坏的效果」。试看以下分析:

(1) 住亲戚家 – 下策

子女能力上考虑:
不知道为甚麽,一些家长总要觉得一个18岁读大学的子女,仍然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仍然要他依附一位亲戚,才能生活。家长说:他不懂得照顾自己。十多年了,若仍不懂得照顾自己,还需要庇荫孩子多少年,他才懂?告诉你,有家长的无限庇荫,孩子要用上两倍、三倍时间去学习独立,甚至有些永远不懂!

试问有多少学生都在外国有亲戚,事实上,大部份都没有,难道他们便不能生存? 家长为甚麽硬要觉得自己子女没有这个能力,难道他的能力真的要比别人差?

如果答案是「是」的话,要检讨的是「家长」。

管教手法的考虑:
亲戚要接待 贵子女,自与管教自己子女不一样,起码是多了一点客气。子女零晨十二时仍未回家,做亲戚的,
1) 等门不等门;
2) 告诉你,怕吓坏你,不告诉你,怕未尽责任;
3) 要训示那年青人吗?怕他不高兴;不骂,怕他重复错误;
4) 怕该子女不喜欢你背後告状;

亲戚可是无所适从。

文化学习的考虑:
住在亲戚家,过的是外地中国人的圣诞节,生活模式中国化。笔者强调在外读书千万不要「变鬼佬」,但要考虑在外读书,与留港读书的分别,把握这分别,尽量利用读书的年头扩阔学习机会,才有所得,才不致浪费比在香港付出更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才得到的机会。外国是一个「不同环境」的代号,要到外国读书,就要在读书之余,认识这不同环境的生活、文化、朋友,及思维,否则与留港读书有何「质」的分别?

语言学习的考虑:
多数中国人住在华人聚居的地方,走在街上,到处华人,满目华人商店,生活与香港分别不大,有朋友甚至说:不用说上一句英语,仍能轻松过活。对於年纪大的移民人士来说,真的不错;但对於一位正在学习高峰期的年青人来说,这样好吗?

曾听过一间升学公司,介绍澳洲升学,招徕的重点是:「转一个街口便有多间中国餐馆,及华人超市…」

生活在这一个环境,假如爸妈给孩子电话:生活习惯吗?
答案会是:
1) 习惯,无问题。(留意「无问题」三字)
2) 你们未看到的电视连续剧,这里已出光碟,我已经看完了。
3) 刚与同学吃过海南鸡饭,与香港吃到的味道一样。
4) ………

当孩子说「习惯」的时候,爸妈其实要留意。习惯的原因是跟香港生活模式差不远,香港有的,当地都有;香港无的,他没有把握。

华人聚居的地方,不少学生连实习英语的机会也不多,却因为碰上大量国内学生,得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特别留意,不少在外国念完大学的年青人,就竟然连英语都未能说得流利。

经济上的考虑:
住在亲戚家,不一定可省去生活费。不少家长,就是怕不好意思,就反而付上一份比在外居住更高昂的费用。就算是非常熟识的亲戚,我们也总不能不过时过节,送上包裹,多谢别人对子女的照顾。又或到当地探望子女,难免大包细包的,送个不停,在当地饮茶吃饭,更是难免。不管子女生活得开心与否,这一个人情要算足一辈子!

若真是住在亲戚家,须留意以下考虑:
1) 亲戚不住在华人聚居的地区,否则得不偿失,损失了的英语学习机会延误你未来的发展
2) 亲戚最好是以英语作为日常生活语言,同学才能将课室英语带到生活中实习
3) 1)忍得住不到当地探望子女,否则礼貌支出庞大
4) 1)要完全授权亲戚管教子女,或协商出一个共式

依我来说,住在亲戚家的唯一考虑,是经济因素,要真的能借助亲戚的帮助,而减轻负担,才值得考虑;同时亦要计算无形的消费。

结语
回说「习惯吗?」「无问题。」一语,问题真的没有吗?

若读书只求过关毕业,至於认识多少当地朋友,当地文化,有多少英语沟通能力,都不认为重要的话,那麽固然可以,因为学生对自己没有要求。

但要知道,带回来的就只是一张纸,所谓的毕业证书,但这张纸没内涵,没厚度,没深度,而当面对社会对这位年青人有要求的时候,才会见到问题慢慢浮现出来。所以要对「无问题」重新考虑。

我见过不少基层家长,用尽积蓄,向亲友叩门接待,为的是供养孩子到外地升学,而最终,就连儿子「为甚麽连英语也说不好」也不能理解,怎不叫人痛心?

到头来,我建议:

亲戚在那个国家,学生且便不要到那个国家。

下期再讨论住宿「分租楼房」、「宿舍」与「当地家庭」的分别。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

Loverkids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