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變成了一項消費高昂的活動

CHA DUK CHANG20131012-ChaDukChanglv3

每星期帶支票簿上課
一位小朋友曾參與某大老倌的粵劇課程,媽媽說,每星期都要帶備支票簿上課,因為都會有不同名目的收費,除每月導師費外,還有額外的演出費、自置戲服費用、綵排費、總綵排費、個別唱曲堂導師費、造型攝影費、包銷場票數十張票款,還有我較少聽過的試粧費。

終於,年青人要到外國升學,那家長就把一大埋戲服、頭飾都捐了給我們。簡單計算,大概是數萬元之數。

粵劇興趣消費高
學習粵劇的消費可以很高啊,因為是一項表演性強的項目,必須配合演出機會才達至基本學習效果,所以老師往往會安排演出。最常見的安排是兩人一小組,一生一旦,第一組演出 “香夭”,第二組演出 “鳳閣恩仇未了情”,第三組演出 “打金枝”,如是者,每個項目5至10分鐘,一個晚上,便可以安排10-15個演出組別。

演出安排下來,除了基本演出報名費,大抵數千元吧,家長往往要為小朋友約老師上私人課,專供演出項目,每小時200-300元吧,課時多少則因人而異,大抵起碼5小時吧,一次演出下來,數千元少不了,更有情況須要演員自置上千元的戲服呢。

參加比賽,私人練習
又有一次,學生參加粵曲歌唱比賽,進入決賽,一下子緊張起來,找來音樂師傅個別操練,師傅收費每小時500元,這又是數千。

粵劇變成了一項消費高昂的活動
粵劇的學習難免要扯上演出及參賽,為要取得更好的演出及比賽效果,多付出一點,認真參與,當然沒有問題。我卻在想,那麼拿不出這高昂的演出及學習費的同學,便沒有機會參與嗎?很遺憾,答案可能是 “是” 的。

大家可能說,這也屬常情,觀乎空手道、合唱團、童軍、音樂劇,也需要一定的參與費用,如制服、參賽費、報名費… 粵劇也如是,能負擔的便多學,不能付擔的就乾脆不要想它吧。

粵文化延續再次斷層
其他學習項目是自身文化主體以外的範疇,粵劇卻是一個粵文化的重要載體,屬自身文化主體,在香港教育體系輕視民族文化內容的情況下,若能將粵劇學習普及起來,可以為我們新一代在成長過程中載入一顆文化種子,這個種子不是從書本唸出來的,而是從活動中體驗出來的。

讓粵劇變成了某個階層朋友,須要付出高昂費用的專項活動,對整個粵文化的軟性普及實在帶來障礙,粵劇現在是相對普及了,但普及面走到了一個特定階層,其他的又是繼續的斷層下去。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
馬曼霞 – 藝團總監
www.chadukchang.com
chadukchang@yahoo.com.hk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