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校」而教育?

20130921-EDUCATIONlv3

海外升學,被勸留校參賽
詠楨乃學校游泳好手,多年代表中學出賽,學校獎牌櫃擠滿了詠楨的金牌,但她自己成績卻逐步向下,一路追不上,除了體育科外,其他科目都不合格,在成績上幾近自我放棄,只沉醉於自己的強項,不喜歡上課,只喜歡代表學校參賽,離開課堂,更逐漸反叛。

詠楨爸爸在她年幼時去世,由媽媽獨力撫養詠楨及妹妹,生活真的困難,眼見詠楨日漸反叛,偏離人生軌道,媽媽知道長此下去,一家三口也難於走出陰霾。在媽媽努力奔走下,為詠楨找來一個到美國升學機會,及親友在經濟上的支持,在詠楨中四一年,報名參加美國交流計劃,詠楨也同意,回校與老師傾談下,老師跟她提了兩個意見,一、妳不一定適合外國學習,不要去吧;二、妳游水這麼好,不如留校升讀,繼續游水。

媽媽聽到老師的「意見」,非常憤怒,整個意見完全只考慮學校,沒考慮學生的前途!

.妳不一定適合外國學習,不要去吧。依此邏輯,所有畢業生工作面試後,也是不清楚新公司是否適合自己,也不應開工吧。要考量是否適合,要取例,要求證,此事媽媽早已考慮過,四處參加升學講座,向曾到美國升學的朋友討教,參考成功率;老師在給予意見前有做過這些調查,為學生而作教師嗎?何況,詠楨在香港的成績,已是前無去路,坐以待斃,只是等時間考會考,得一張你我都能預見的成績單。

.游泳好,留校參賽。這一點更令媽媽髮指,看上來老師的動機是要為學校獎櫃添獎牌,學生個人前途,似不在她考慮範圍。

為學校而教育
為學校而教育,教育使命的量度標準在於學生於公開考試的成績,有多少個學生考入大學,為學校展櫃內又多一個獎牌而訓練學生,為學校年終報告琳瑯滿紙的學校活動及獎項名單而教育?

這樣的教育目標,可以想像,只會導向精英製,犧牲其他的同學。詠楨一例,她屬於游泳精英,她的強項受學校重視,而個人成績卻被忽略;至於游泳以外的其他方面,就由其他精英頂上,在這些其他方面上,詠楨便屬於被忽略的一名。

這不是「為學校而教育」嗎?這個可以作為教育指標嗎?

媽媽的堅持得到回報
數年前碰見詠楨媽媽,知道當時詠楨已成了一間上市公司總裁的第二私人秘書。媽媽的堅持得到回報,詠楨的成長,及現在穩定的生活,為家庭帶來一個全新面貌,最起碼,媽媽不用擔心這個女兒!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

Loverkids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