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

CHA DUK CHANG20130629-ChaDukChanglv3

“精英教育”现象
到访过不下一百间学校,往往进入大门前,便已见到一块又一块的壁报版,张贴学校活动报告,或是比赛成绩。一看之下,会发现一个常见现象,中文朗诵亚军-陈小明,舞蹈-陈小明,广州交流团参与名单-又见陈小明。一位曾夺得香港杰出学生选举的朋友告诉我,当年他参加的每一奖项,都能获奖,那众多奖项得来的奖学金足够他缴交大学学费,甚至省下了第一份积蓄。当然,这也是同学努力得来的,但社会资源一面倒,是普遍现象。

在学校里,能力强的同学也较容易得到更多机会。

攞奖教育文化
前一阵子,杀校危机来势汹汹,为保学校,便须要为学校建立名声,以广收生之效。所以训练学生攞奖,将成绩张贴展示,也是救校招数之一。那么,在选择学生参加比赛时,难免须要选上一些吸收能力较强,较有比赛经验,已经有不错基础的,也就是,较容易攞奖的同学参加。

对老师来说,在紧逼的课程下,根本没有时间从头训练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

我在学校推广儿童粤剧课程之前,必先为整个课程定位。先要向学校解释,也就让学校明白,我的“查笃撑”课程是一个普及课程,让不同能力的同学都有认识粤剧的平等机会;却不是精英课程,为训练同学攞奖而来

甚“攞奖”与“普及”
两者有何差异?粤曲粤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习得好的,有10个小时,若要操练学生参加校际粤曲歌唱比赛,则只可将这10小时全部投放于一两位学生身上;但若教授粤剧不是为攞奖服务的话,我们便可将10个小时投放给可能是10位同学,让大家对粤剧有一个初步认识,开心学习;起码,让更多同学有一个平等学习的机会。

这便是普及与攞奖的分别!对学校来说,无可厚非;对精英学生而言,当然大好;对非精英学生而言,是被忽略了。两个选择没对没错,只要大家清晰定位便可。

很简单:

要普及,干脆就放弃攞奖;
要攞奖,就得将资源集中于已经优秀的。

值得深思的是非精英而被忽略的学生!

「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
馬曼霞 – 藝團總監
www.chadukchang.com
chadukchang@yahoo.com.hk


Email : editor@lovekids.com.hk
本专栏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